9月20日,首届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品牌论坛在北京农展宾馆举行。本次论坛以“市场、品牌、流通、发展”为主题,由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,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、中国农村杂志社承办,农产品市场周刊、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、中国农业大学功能农业研究中心协办,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重大活动之一。
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致辞中指出,品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。目前,全社会对农业品牌建设高度重视,某种意义上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市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,也说明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还没有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。这就要求品牌建设要挖掘和发挥农产品的生态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,赋予产品丰富的精神内涵,高质量的服务要求。
屈冬玉强调,品牌是市场发展的重要载体。建设农业品牌,可以带动市场竞争力提升,引领农业体系升级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。打造农业品牌的过程就是提升农产品质量、改善服务的过程,是农产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。品牌建设要以市场长期效益为导向。农业品牌建设要有恒心,逐渐塑造品牌形象,克服短期利益的诱惑。既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底线,让安全、优质、健康成为农业品牌最基本、最核心的特征,不因销量增加而降低产品标准,同时,也要加大投入,把更多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用于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和流通渠道建设,推动农业品牌不断发展,最终,通过农业品牌的发展,来获得更多的市场长期效益。
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,指出完善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当务之急,要充分理顺价格关系,发挥好市场机制,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。
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,指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,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,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突出区域特色,借鉴国际经验,打造全方位、全产业链的农业品牌体系。要进一步健全农业品牌战略规划,培育壮大市场主体,加快建设现代流通方式,构建优质优价市场机制。
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王太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张华荣、河北省农业厅厅长魏百刚、陕西省农业厅果业局局长高武斌、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赵桂慎等专家作了主题发言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,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,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等出席论坛。有关部委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,部分省市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,国内农业品牌专家学者,农产品批发市场代表,农产品生产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代表等参加了论坛。
|